Thursday, August 23, 2007

「小」神童

最近會考放榜
走出一個又一個所謂「神童」
連日以來
香港無知傳媒不斷吹捧
很不舒暢

今天陶傑的專欄談及此事
十分同意他的看法
特此分享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《小神童》

十四歲小女狀元,破格入讀大學醫科,敲鑼打鼓,開創香港學術史。

十四歲,是《笑傲江湖》的曲非煙這等年紀,一點也不幼稚,是可以在衡山派高手劉正風金盆洗手的盛會獨當一面,戲耍群雄,也是《羅蜜歐與朱麗葉》中朱麗葉的年齡,多愁善感,吟唱What's in a Name的玫瑰詩篇。

只是十四歲就讀醫科?O Come On。雖然令人鼓舞,但讀醫科不止讀書之簡單,除了要背誦一大堆人體拉丁名詞,還要學會與病人對話溝通。一個九十多歲的垂死病人,抓醫生的手訴感情,說往事,這個十四歲的神童,有多少人生經驗可以應付?

因此在美國──對不起,鑑於十三億中國人崇美媚洋,必須時時祭出美國人的案例──讀醫科,不是學士學位,也就是不讓讀First Degree,最好先唸完一個生化系學位,成績優異,才在研究院的層次開始學醫。在哈佛和普林斯頓,醫科一年級至少二十一歲,不管你神童不神童,也不管考了幾個A,因為在這個年齡,心智才開始成熟。

因為醫學不純是一門技術,也是一門哲學,因為醫生在生死搏鬥的前線,醫生要時時面對死亡,優秀的醫生,同時也是一位出幽入冥的哲學家,他對生離死別有一套不凡的見解。

十四歲,不是這樣的年齡。十四歲再神童,也神不到認識死亡的層次。因此在這個世界,哲學家、和尚、法官、小說家,這幾個行業,都沒有神童,也不需要神童,只有老來方可參悟智慧的大美。

但是中國式的現代化,由第一天開始就認定只「師夷之技」,中國人把西醫當做技術,香港人把西醫當做謀生賺錢的天梯。十四歲的女神童提早讀醫科,有一種中國式矯情的俗氣,像一座深圳酒家金碧輝煌的裝修。

這位女神童,如果真的聰明,就會向把臉孔貼過來、獎品堆上來的大學醫學系說一聲No,謝絕所有華文傳媒訪問──英美傳媒當然除外──並發表告香港市民書:

「我想把讀大學醫科,留到二十一歲。在讀醫科之前,我想先修讀哲學或歷史,我相信這兩門學問對我將來讀醫科有幫助。我只有十四歲,不想天天見報,請各位給我一點點寧靜,可以嗎?By the way,十四歲就讀大學,我真的覺得太早了,法例所限,至少大學的新生營玩鬧的性遊戲,我不能參與,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,我沒有與男生戀愛上床的人權,這不是很可惜嗎?養一隻小雞,多給她幾個月的生命樂趣再宰掉,可以嗎,UncleAuntie們?」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